首页

踩踏之家品丝论足

时间:2025-05-26 02:49:23 作者:海口火山荔枝夏日市集登场 跨界融合注入消费新活力 浏览量:37914

  中新网楚雄10月24日电 (黄兴鸿)“这是我耗时7年多手绣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长21米,宽0.8米。”24日,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普玉珍介绍,作为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承人,她会传承好彝族服饰制作技艺,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,共同致富。

  1957年,普玉珍出生于武定县。该县地处云南省中北部、金沙江畔,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。

图为普玉珍绣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黄兴鸿 摄

  “彝族服饰制作有上千年历史,是彝族女孩的‘必修课’,我3岁起就跟奶奶学习制作技艺,后来又不断拜师。”普玉珍介绍,彝族服饰包括衣服、鞋子、鞋垫等,制作很讲究,单刺绣技法就逾180种,她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挑布绣、火把针绣、堆绣等150余种技法。

  为增加收入,1989年,种地为生的普玉珍开了彝族服饰小工坊。1990年,她偶然看到了描绘千年前北宋都城热闹场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于是花2600元钱买了一块长布,着手绣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
图为普玉珍绣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一景。黄兴鸿 摄

  普玉珍介绍,绣《清明上河图》的麻线是她自己纺的,纺线颜色也是她找多种植物花卉制作原料染的,颜色多达20余种;刺绣主要使用斜纹针绣、打根绣、十字绣3种技法。耗时7年多完成的作品,针法细腻,色彩丰富。“曾有一名外国人出价160万购买,但我没卖,我希望这幅作品留在国内。”普玉珍介绍,近年来,她也制作了许多巨型作品,其中最为畅销的是《百福图》。

  2014年,彝族服饰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;2018年,普玉珍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图为普玉珍(右)与邻居制作彝族服饰。黄兴鸿 摄

  “依靠彝绣产品,我家生活越过越好。”普玉珍说,许多人慕名前来找她拜师,全国多地也邀请她去教授彝族服饰制作技艺。

  “在武定,我的徒弟超过2000人,其中一半多和我长期合作,她们将制作好的服饰交给我来销售。”据普玉珍介绍,她的彝族服饰供不应求,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,主要销往全国各地,部分销往国外。(完)

【编辑:胡寒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方回应北约秘书长涉华言论:拙劣表演不能不引起世人警惕

11月1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,当地时间11月1日,朝鲜外务相崔善姬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,并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了会谈。

巴西学者保利诺:关注中国,就要认识中国、了解中国

普拉姆地区警察局局长兰尼·康利当地时间13日进一步表示,现场发现了五名遇难者的遗体,包括四名成年人和一名青少年。此外,官员们“出于谨慎”关闭了受影响社区的电力和天然气。

老舍的《茶馆》开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驻演

谢海涛与主犯会见时,了解到案情经过。主犯王某燕和另外两个女孩之前同在另一家诈骗公司任职,做的就是在短视频App上冒用明星身份骗取钱财。她们学习了这类诈骗模式之后,出来单干。

治理恶意P图违法行为难在哪儿?内容审核标准不明确

近三十年过去后,早期登岛拓荒的重工企业已不再适应马鞍岛的新定位。《翠亨新区2023年工作部署》中提出,加快拓展连片产业空间,强势推进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,整体征收工业园区周边已有建设用地,力争“工改”整备盘活产业空间不低于3000亩。

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“无人驾驶出租”

展览最瞩目的展品是珐华彩瓷器,总共有13件(套)精品展出。据介绍,一号沉船出水的珐华彩瓷器是首次在沉船中被发现,证明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彩瓷器外销。此外,本次展出的“丙寅年造”款红绿彩婴戏纹碗证实一号沉船属明代正德时期,对研究南海贸易航线具有重大价值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